9月29日晚,《齐鲁大讲坛·开学第一讲》开讲,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题,以古代典籍为舟,带大家一起畅游华夏文明之河,感受国学经典里蕴藏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智慧,以及其跨越时间的非凡力量。9月3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集体观看回放。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成就,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师,应当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要深度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二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科学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对传统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三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重新解读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思想资源真正成为思政课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