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创建产教融合品牌,开创学生培养的新模式,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充分利用机电工程学院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学院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学院通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生产实践性教学新模式。
机电工程学院近两年积极探索生产实践性教学模式,拓展阐教融合发展改革路径,以德育人、以人为本,就业导向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为基本目标,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特点,组织学生在学院与企业两个不同的学习场合,分别在课堂与生产车间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交替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培养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充分实现了生产实践性教学工作推进。
学院生产实践性教学以车间生产岗位及练兵实训场为学习场景,以企业岗位生产任务为学习载体,以企业师傅为指导老师,以企业岗位生产要求为考核标准,专业课程贯穿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过程。通过生产实践性教学使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文化环境、管理环境、技术环境、生产环境;了解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学习企业先进文化及管理理念;初步掌握生产技术,学习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生产实践中学习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学生在生产实践性教学期间接受学院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控制、指导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双方共同完成学生实践性教学成绩鉴定极大的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学生参与生产,取得一定的报酬,客观上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
机电工程学院通过两年的生产实践性教学工作的推进与探索,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工学交替、冠名培养、实训基地专项培训三种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机电工程学院生产实践性教学管理办法》、《机电工程学院生产实践性教学学生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5项,培养生产实践性生活指导教师与专业指导教师共计8名,签订合作企业4家,共建实训基地3所,共建专业两个,签订技术服务项目1项。两年间机电工程学院共培育生产实践性学生530名,其中已有100多名学生走向了工作岗位,经过生产实践性教育他们很快适应了企业的要求,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培养出“双师型”教师3名,他们获得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素质的机会。教师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教师专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引进兼职企业技能专家6名,专家的引入极大的提升了学院生产教学质量,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创新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当代社会需求的育人体系。
机电工程学院通过生产实践性教学模式探索出“产教融合”的办学新路径为学院校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机电工程学院将继续坚定思想,坚持探索,认真把握好现有资源,持续创新职业教育改革为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